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
更新時間:2025-10-14
點擊次數:127
能見度感知監測設備【JC-BN20】【山東九丞智能科技 氣象監測 環境監測 一站式服務 專業廠家 綜合實力強】
初冬的清晨,某一高速路段的霧氣像化不開的牛奶,將路面裹得嚴嚴實實。貨車司機老楊緊握著方向盤,儀表盤上的車速表指針卡在40km/h——這是他開了15年車養成的“霧天直覺",但今天,車載導航突然彈出一條紅色預警:“前方5公里K123段,能見度87米,已觸發一級預警,請開啟雙閃,駛入應急車道等待。"
“87米?"老楊皺起眉。擋風玻璃外,前車的尾燈像兩團模糊的光暈,看起來至少有200米遠。他剛想踩油門繼續走,眼角瞥見路邊的藍色情報板:“實時能見度92米,限速40km/h,禁止超車",下方的電子鐘顯示06:17。
這是三個月前高速新裝的“能見度感知監測設備【JC-BN20】",據說每隔兩公里就有一個監測站,能實時傳回數據。老楊當時還跟同行打趣:“這玩意兒能比人眼準?"

但此刻,他想起上周在服務區看到的事故照片:一輛半掛車在霧中追尾,車頭撞得面目全非,原因是司機“憑感覺"判斷能見度有150米,結果實際只有50米。老楊松了油門,打開雙閃,緩緩將車停在應急車道。
剛停穩,后視鏡里就沖過來一輛黑色轎車,司機搖下車窗喊:“師傅,前面能走啊!我看能見度挺好的……"話音未落,前方突然傳來“砰"的一聲悶響,緊接著是刺耳的剎車聲。
老楊心里一緊,抓起手機打開高速實時監控APP——K123+200米處,三輛小轎車追尾在一起,因為最后一輛車的司機沒開霧燈,在50米能見度下根本看不清前車剎車燈。
“看見了吧?"老楊指了指情報板,“系統說87米,就差不離。這霧天開車,眼睛會騙人,數據不會。"黑的車司機臉色發白,趕緊也把車停到應急車道。
06:42,車載導航提示:“K123段能見度回升至210米,預警降級,可正常行駛,限速60km/h。"老楊發動貨車,發現前方的霧真的淡了些,前車的輪廓清晰了不少。他打開收音機,交通廣播里主持人正說:“本次團霧預警,得益于沿線能見度監測站提前23分鐘發出信號,高速交警及時采取管制措施,未造成重大事故……"
太陽爬上地平線時,霧氣漸漸散去。老楊在服務區加油,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路邊的監測站——一個半人高的銀色箱子,頂端的探頭正緩緩轉動,像一只警惕的眼睛。
“師傅,這玩意兒真管用?"旁邊的小轎車司機湊過來問。老楊指著遠處的情報板,上面“實時能見度1500米"的綠色數字格外醒目:“昨天我拉的蘋果,要是沒這預警,今天就得爛在高速上。這數據啊,比老的司機的‘直覺’靠譜多了。"
他發動貨車,后視鏡里,監測站的影子越來越小,但老楊知道,那些看不見的數據正沿著光纜飛速傳輸,在每一個霧天的清晨,為趕路的人點亮一盞“數據燈塔"。
(注:文中能見度監測系統功能參考JT/T 750-2023《公路能見度監測及預警系統技術要求》,預警閾值及響應措施符合行業標準。)